3D中文网 > 穿越小说 > 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> 第八十五章:坤舆万国图
我没有去看王安,和他谈论政治、军事简直是鸡同鸭讲,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。我转身,凝神去看墙上的一幅地图。这是一幅巨形地图,长约四米,宽也有一米半。是前两天方从哲给我送来的。

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幅地图,是惊讶、是震撼。然后是郁闷。

这幅地图叫《坤舆万国图》,是高邮制史李之藻所绘。这简直就是明朝版的世界地图。这也说明,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对整个地球有了全面的了解了。尼玛,了解的这么详细,还没有点居安思危的意思。

当时,我看着方从哲,脸沉得都快凝出水来了。有这么好的东西不知道早点送过来。方从哲显然看出了我的意思,他解释道:“陛下,这是万历爷时李之藻大人所画,一直放在内阁的杂物间中。前两天,遗直和我说陛下需要这幅图。老臣今天找到后,立即就送过来了。”

靠!更郁闷了。前两天,还和熊廷弼、左光斗炫耀世界如之广大。看到他们吃惊的样子,我还沾沾自喜。还想方设法往我那便宜父亲那找理由。今天,我才知道,这两个家伙,吃惊不是因为我知道的比他们多,而是我一个木匠皇帝居然知道这些。原来,我不是被人高看一眼,而是被人小瞧了。

哎!也正常。凭前世朱由校那个怂样,估计至死都不知道大明会有这幅举世奇图,更不知道这幅奇图将会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可是,这么重要的一幅图居然被这群政治精英们扔到杂物间。难怪,直到二百年后,中华大地被英国打开大门后,大清的皇帝居然不知道英吉利在何方。

当西方正在掀起探索新大陆的浪潮时,我东方巨龙却仍躺在自己辉煌的文明中不愿起来。不过,左光斗能让方从哲把这幅地图送过来,说明他人虽然耿直,但也有建功立业,封侯封王的意愿。

为了这幅地图,我命人把两间房屋打通。然后把几幅图拼成一幅长图,小心翼翼地帖在了墙上。这样珍贵的东西,我可不能让它明珠投暗,丢在故纸堆里。

“王伴伴,你知道利玛窦吗?这幅图真的与他有关吗?”没办法,房间里只有王安,和他聊聊天也能消除心中的一点郁闷吧。

王安想了想,说道;“陛下,李大人这幅图可能与那什么利玛窦有关,不过,那个蛮夷之人,只知道传递异端学说。也不知怎么,李大人也有些被他蛊惑了。不过,据老奴所知,李大人这幅图绝大部分还是参考了文皇帝时三宝太监所留下的海图。”

我点点头。王安这句话倒有些道理。想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那种盛况确实是西方拍马也追不上的。只是可惜,当时的海船、当时的海图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。一百多年过去了,再也没有出现如郑和一样敢于探索大海奥秘的勇士了。

等我平息了建奴的祸患后,我一定重启远洋计划,前往南北美洲,从西方口中咬下一块肉来,而且要最肥的那一块。

此时,西方在干什么呢?西班牙、葡萄牙肯定在那里落脚了吧,荷兰也后来居上了吧。英国呢?大英帝国在干什么?资产阶级革命应该还没爆发呢吧?不过,即便如此,他们也应该前往印第安人的领地去分一杯羹了吧。

国际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,大明却仍在为小小建奴而烦恼。甚至在前世,大明居然在阴沟里翻了船。想到这里,我不禁攥紧了拳头,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解决建奴和林丹的隐患。

王安不知什么时候出去了,他应该是见我看地图出神,不想打搅了我的思路吧。王安这个人,虽然大局观不强,政治敏感性不强,但挺会来事的,而且对我也忠诚。和他聊聊无关痛痒的事还是不错的。做皇上是孤独的,难怪朱由校选择了木匠。

不知什么时候,王安又悄悄地进来了:“陛下,杨涟杨大人求见。”

杨涟?我有些恍惚。好像很长时间没见他了。他去干什么了?我拍拍脑门,怎么也想不出事情的答案来。我疑惑地看着王安:“杨涟有什么事吗?”

“陛下,杨大人从开封回来了,应该是周王的事情有着落了吧。”王安笑嘻嘻地说道,“这样一来,您可就再也不能在张小姐面前隐藏身份了。”

我这才想起来,这些天都忙乱了。居然把这件事给忘了。耿直的杨涟,应该给周王带来不少麻烦吧。不过,活该。当着大明的周王,不为大明的前途着想也就罢了,还净做些天怒人怨的事情。

我点点头:“嗯,让他进来吧。”这件事情托的太久了,我是得了解一下事情的进程了。虽然我知道,周王应该很识趣,但万一他不识趣我总不能就一直迁就下去吧。我可没有忘记,不久前福王的事情。

杨涟进来了,容光焕发。一看他这模样,就知道他的事情一定很顺利。杨涟行完礼,望着墙上的《坤舆万国图》愣了:“陛下,您怎么把这幅图挂出来了?”

看来,这又是一个受大中华思想荼毒的读书人。

“文孺,你不觉得我大明王朝相对于整个世界来说,所占的地盘太小了吗?”

“陛下的意思是这幅图是真的?”杨涟有些疑惑地问,“我怎么觉得这是李之藻在信手涂鸭呢?”

靠,居然比王安还奇葩,这天还怎么聊下去。我斜了他一眼,不屑于回答这个幼稚的问题。这家伙,绝对是读八股读傻了。

“不过,即便这地图是真的,又能怎样呢?”杨涟语出惊人,刚才,这家伙绝对是故意的。

我惊讶地望着他:“爱卿是说朕得陇望蜀吗?”

“不,陛下。”杨涟摇摇头说道,“臣的意思是这些地方孤悬海外,即便我们夺过来,也很难守得住。”

“可是,你可知道,”我一字一句的说道,“这里有数不清的财富。有了这些地方,可使我大明百姓再无冻饿之苦。”

“臣知道,陛下。”杨涟坚持道,“当年文皇帝时,郑和曾从海外带来数不尽的香料、珍宝。可这些,真的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吗?而且,若想取之,必先予之。陛下打算付出什么代价夺取这些地方呢?”

我无语。不得不承认,杨涟说得有道理,我说不过他。但,我却知道,滚滚的历史车轮告诉我们此时不能后退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